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专家、省劳模纪建松博士,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潜心临床与研究一线,在国家顶级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主编出版了最新著作《新冠肺炎 CT 早期征象与鉴别诊断》一书,为抗击新型冠状肺炎做出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
纪建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制定专家委员会专家,双博士后。现任丽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兼放射科主任、介入诊疗中心主任。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工程重点资助人才,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25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风华正茂,已是我国介入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医疗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对健康中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全国在全省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根植热土筑梦者 凝心聚力带头人
——浙江省劳动模范、丽水市中心医院纪建松同志
纪建松,中国“国之名医青年新锐”、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双博士后,丽水医疗卫生界的先锋人物,浙江省影像诊断与介入微创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中国介入新锐”、浙江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151工程重点资助人才等荣誉称号,从医二十余年,他孜孜不倦,潜心向学,勇于突破,敢于创新,一个人撬动了一个学科的发展。
潜心向学的医路逐梦者
1993年,纪建松毕业于浙江省卫生学校(现杭州医学院)影像专业。毕业后艰苦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浇灭他那颗潜心向学的心,在今后的日子中,纪建松坚持边工作边学习,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汗水与努力,在苏州大学医学院攻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研究生期间,由于成绩和科研能力突出,被批准提前毕业,成为苏州大学唯一一位提前一年毕业的医学硕士。2005年,纪建松又考入浙江大学,攻读介入放射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纪建松对医学的执着追求之路并未停止,先后在东南大学和美国华盛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长期学习和临床工作中,纪建松始终坚持学思践悟,不断获取新知识,及时跟踪世界医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先后主编了《肠梗阻影像学》、《实用CT诊断手册》等3部专著,其中《肠梗阻影像学》填补了肠梗阻相关研究的国际空白。
医路逐梦的艰辛,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但值得欣慰的是,磨练换来了成长,辛勤换来了收获。他在医学研究上的突出成就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并受到了国内外放射介入同道的广泛认可和赞誉,先后当选为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分会副主任青年委员等重要学术委员会职务,并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杂志编委、《Europe radiology》等杂志的审稿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和科技部专家库成员。
心怀大爱的山区好医生
2008年医学博士毕业的他完全可以选择在大城市里发展,国内外多家大型医院也纷纷高薪诚邀,多家省级三甲医院甚至邀请他去当主任,但他心中有股浓烈的乡情无法割舍,于是毅然回到了丽水,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纪建松从一名普通的放射医生做起,因为技术精湛、科研成果频出,他的名声被病人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来找他看病,而他也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越来越重。但是当他看到摆脱病痛的患者向他露出久违的笑容,说出真诚的感谢的时候,他又觉得所有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不久前,患有甲状腺囊实性占位伴重度感染的94岁老人在经纪建松团队的诊治下,恢复了健康。那天,纪建松风尘仆仆地从上海讲学回来,来不及休息,第一时间立即为老人进行手术。“当时,我们家里人都差不多已经做好外公随时可能离世的打算了,因为我从小是外公带大的,跟我外公的感情很深,所以只要治疗还有一线希望,我都想争取试一试。”患者家属说,“当时从当地医院下病危通知书后再转运送到中心医院,通知到纪医生,他便很快来到了床边,经过他仔细综合分析,在床边快速消毒铺巾进行微创治疗,高压力的脓液喷溅了他一脸,他依旧一丝不苟的细致进行治疗操作,尤其让我们家属感动不已。”
身为医者,他能切身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所以在闲暇时,他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参加基层义诊和会诊,以帮助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通过自己所学的本领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希望和幸福的时候,就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所以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病人的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是纪建松从医以来最大的感受。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医学誓言,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医生,纪建松时刻牢记一句话:“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2016年,一位48岁的女性患者因大量呕血被“120”被送至我院,患者被明确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及门静脉巨大静脉瘤形成”,该疾病通常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死亡率极高。纪建松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术中病人反复大量呕血,血压一度降低到心电监护仪测不到,从当天晚上20:30一直到第二天凌晨03:00,经过6名医护人员6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极其复杂的TIPS术联合静脉瘤及出血血管支架隔绝术终于顺利完成。穿着重达30余斤的X射线防护服,高度紧张的工作6个多小时后,主持和参加抢救的纪建松及所有医护人员都已精疲力竭,但看着病人停止呕血,血压回升,成功将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整个团队都满心欢喜:终于成功地挽回了又一条鲜活的生命。
多年来,纪建松始终站在生命的前沿,像一名战士,随时待命,挽救生命,维护健康。即便是当了副院长,只要有时间,他都亲自为患者诊疗,慕名前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没有人记得清他在患者身上挥洒过多少心血与汗水。“医德本于人道”,正是他的这种专注的责任心,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珍贵的生命。
斐声业内的学科带头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二十年来,纪建松带领团队在影像诊断和肿瘤与血管疾病介入微创治疗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理论。如在国际上首次建立急性肠梗阻和非急性肠梗阻检查流程和诊断标准,填补了国际空白;首次提出利用肝癌射频消融TACE术后行射频消融术的短时间间隔来治疗肝癌的创新性学说;在国内首先倡导并实践了肝癌、肺癌、胰腺癌、食管癌、胆管癌等介入微创综合治疗理念,提出序贯治疗的新模式;通过与手术病理对照的方法,填补了肠扭转、肠内疝、肠套叠、粘连性、胆石性、粪石性、肿瘤性肠梗阻等影像研究的国内空白等。与此同时,纪建松和他的团队也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他与带领的团队已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基金5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大专项等省部级项目31项,市厅级课题7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其中SCI研究论文94篇,其中TOP论文16篇,包括The Lancet Onc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Nano Letters等,担任国内多个权威医学杂志的编委,以及Journal of Hepatology、Biomaterials等杂志审稿专家。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编专著3部,参编/译5部。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奖励6项,市厅级奖励18项,多项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今的丽水市中心医院的放射与介入团队是一支优秀的学科团队,它的强大得益于多年来的团队建设和重点学科带头人纪建松的引领。纪建松是2009年开始主持放射科工作的,在他的精心培育和扶持下,科室得到了迅速的成长。如今的丽水市中心医院放射与介入团队是一个实力雄厚、团结而充满活力的团队,拥有1个省部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重点学科、1个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纪建松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目前团队有医学博士6人,硕士35人,博导1人,硕导4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7人,有50余人次先后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一二三层次培养工程、丽水市138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丽水市绿谷特级名医、省市青年岗位能手、省五四青年奖章等等荣誉。纪建松说,今后他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年轻人上,把舞台交给他们,他充分相信只有洋溢着青春气息和旺盛创造力的团队,才能走得更远,才能发展得更为强大。
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
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来势汹汹,CT作为病情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放射科在纪建松的带领下,始终战斗在“抗疫”一线,守护当地乃至全国人民的健康。他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诊断标准”制订专家委员会和“新冠肺炎影像咨询平台”的建设并提供远程影像问诊咨询和网上会诊,同时主导全市一线新冠肺炎影像诊断和参与医院紧急会诊、讨论、检查和诊断当中。
此外,纪建松兼任丽水市留学人员和家属联谊会会长,积极号召海外留学生开展捐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留联会筹集到国内捐款物资累计21.6万人民币,32万元的检测设备和试剂盒,2万余元的空气消毒剂,256200只口罩,防护服1000件,1500件防护服。
时代在变,但一个医者的理想和追求没有变。根植一方热土,纪建松把希冀化为理想,把追求融入生活,全心谱写着奉献的篇章。未来,他将继续带领丽水放射与介入团队,用真情温煦着丽水大地,继续播撒生命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