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浙江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江山市洪岩顶

2563

江山市洪岩顶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挺进浙西南的第一站,也是红军在浙江境内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35年3月——1937年3月红军挺进师和江浦县委以及所属的党组织在此开展革命游击战争。

它是一方红色的热土,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挺进浙西南的第一站,是红军在浙江境内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它是一段光辉的历史,1935年3月——1937年3月红军挺进师和江浦县委以及所属的党组织在这里开展革命游击战争。

这里有一座旧址,点燃了一段撼动世人的激情岁月,1936年9月,中共江(山)浦(城)县委在这里建立。从此,党的组织和群众组织在江山大地上形成燎原之势。

80多年岁月流逝,这片热土,这段历史,这座旧址,令人难忘,为了珍藏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愿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

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从浦城边界苏州岭进入江山廿七都,经龙井坑,翻跃大龙岗,路经洪岩顶,到达东家山,进入遂昌境内,建立了浙西南第一块游击根据地。洪岩顶为红军挺进师往返于浦城、江山、遂昌的必经要塞,也系江浦县委成立之后,红军在江山境内开展游击战的主要道。

走进“红军棚”,亲身体验红军战士艰苦奋斗……

1936年9月,红军秘密发展苦大仇深,斗争坚决的农民300多人加入贫农团,贫农团员在大龙岗一带的密林中秘密修筑了“红军棚”28个。红军棚主要供红军和伤员来往停息,及贫农团帮助红军带路,探听敌情,输送物资,抬运伤员的中转站。

参观江浦县委旧址,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年开展革命工作的艰难困苦……

1935年,工农红军粟裕,刘英部一营人马在此驻扎,1936年9月 宣恩 金、肖国标在此建立江(山)浦(城)共产党县委, 1937年1月,宣恩金随肃反队赴平阳工作,由肖国标代理江浦县委书记 。因叛徒出卖和国民党疯狂清剿,江浦县委所属党组织遭到破坏,1937年3月县委活动中断。红军挺进师和江浦县委,以及所属的党组织在江山境内的活动不仅时间长,范围广,而且是斗争环境最残酷的时期。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党和红军与江山群众患难与共,鱼水相依,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粟裕将军曾说过“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

听老人讲述红军故事,重温当年大龙岗脚下的英雄事迹……

听当地88岁黄尚芝老人讲述亲身经历的当年红军英勇斗争的事迹。

瞻仰烈士墓,表达对先烈的无比敬仰和缅怀之情……

肖国标烈士历任挺进师第二纵队第六支队指导员,中共浙西南特委肃反工作队政委,江浦县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等职。1937年3月15日,在江山被叛徒杀害,年仅29岁。肖国标同志牺牲后,其事迹长久为人传颂。2014年,肖国标申报革命烈士一事进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在江山市委组织部、史志办、民政局、张村乡党委政府等通力合作下,2015年5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肖国标为烈士。

为理想,为信念献身的红军烈士肖国标同志永垂不朽。

观看革命展板,铭记历史,革命精神永相传……

“两学一做”在行动

洪岩顶江浦县委旧址是衢州市和江山市党史教育基地。

张村乡党委政府会同江山市档案局对江浦县委旧址进行修缮,提升红色旅游,对史料进行整理、布展,以激励全市人民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继承和弘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扎根群众”的洪岩顶精神。

“两学一做” ,重点在学,关键在做,让党员们走出会议室,走进大山,用革命故事熏陶党员,用艰苦环境锤炼党员,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聆听红军故事,重走红军路,用脚步和心灵去感知这一片曾经沾染着革命先贤热血的土地。

文章来源:浙江新闻-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