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天一阁|风雨四百年!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
建于嘉靖四十年(1561)至嘉靖末年(1566)之间,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
更是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虽为私家藏书,
天一阁却不算太“保守”,众多名人曾慕名而入。
他们或观书,或抄书,
或为天一阁编目,或替天一阁修楼,或撰诗文,
除了1673年首次登上天一阁的外姓人黄宗羲,
在天一阁430多年的历史上,登阁的名人还有李邺嗣、朱彝尊、徐乾学、万斯同、全祖望、寅著、卢址、翁方纲、钱维乔、钱大昕、汪昭、张燕昌、袁枚、姚椿、童槐、阮元、鲍廷博、张海鹏、麟庆、姚元之、冯登府、刘喜海、董沛、章均、宗源翰、薛福成、吴引孙、缪荃孙、林集虚、陈登原、杨子毅、杨铁夫、赵万里、陈宝麟、冯孟颛、马涯民、马廉、郑振铎、沙孟海、谢国桢、陈训慈、路工、郭沫若……
天一阁,
取《周易·系辞》郑玄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
六开间,是“天一生水”观念的反映,
“四库全书”的藏书楼就是仿它而建。
阁内最初藏书7万卷,
其藏书特点可以概括为“五多”:
孤本多,抄本多,精校本多,明代文献多,金石碑刻多!
孤本如《周易要义》《论语笔解》《经义贯通》《铜人针灸经》;
抄本如影宋影元的好几百种精抄,历来藏书家抄本之最;
精校本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北堂书钞》等可与他本印证之书;
明代文献以地方志和科举录名气最大。
金石碑刻则以宋拓石鼓文为最。
范钦,
作为这个享誉全球的藏书楼的创始人,
他敢毫不客气地顶撞权势极盛的皇亲郭勋,
他敢公然冒犯权奸严氏家族。
他长期为官,曾做到了兵部右侍郎,有足够的资财搜集书籍;
他各地迁移,北至陕西、河南、南至两广、云南,东至福建、江西,有足够的机会搜集书籍;
他文化极高,27岁即中进士,有足够的素养鉴别书籍;
他还头脑清晰,从建藏书楼到设计书橱有精明的考虑,从借阅规则到防火措施有周密的安排;
他更眼光长远,对后代藏书的延续有预先设定的章程……
终于使得这个藏书楼,
“风雨四百年”,海内藏书家,唯此岿然独存。
虽说是独存,却也是劫后余生。
天一阁藏书曾历“五劫”。
第一次,明清易代,阁书“稍有阙失”,但尚存十分之八。
第二次,纂修《四库全书》,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阁书638种,绝大多数未还。
第三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军占领宁波,掠取《一统志》及舆地书数十种。
第四次,太平军攻入宁波,游民毁阁后墙垣,潜运范氏大量藏书低价出售。
第五次,窃书大盗薛继渭入阁大规模盗书。
“五劫”之后,
天一阁的藏书已从范钦时代的7万卷锐减至13000卷,
实在令人唏嘘~~~
世人都晓天一阁藏书厉害,
却不知,天一阁除了藏书,还藏书画~
其间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四千多幅;
其中不乏名家大作呢~
除了藏古籍,藏书画作品,
宁波的天一阁,还藏了什么好东西呢?
这就要去看看收录在《中国书房》第五期中关于天一阁的长文了~
长文的作者,是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前馆长、著名学者虞浩旭先生,
他做了那么多年的天一阁馆长,
对天一阁的了解,无疑是详尽的,
这许许多多嘎吱角落的小秘密~~~~